服务机器人火爆,订单量同比增加10倍
“**次见面,两小时畅谈,十分钟看产品,马上签合同,全款提货。”这是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政*近发在朋友圈中的一条信息,公司“三合一”消毒机器人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——原来半年销量几十台,现在一个月的订单就有上百台。
从2月底全面复工至今,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恢复到春节前的产能,订单量同比增加了10倍。两个月来,在全国200余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,钛米生产的数百台消毒、隔离病房服务和医疗物资管理机器人一直“坚守”在抗疫一线。为应对激增的市场需求,这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正谋划扩大机器人生产基地。
*近,位于上海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(简称21所)机器人团队也陆续接待一批新客户,他们来自医院、教育机构、商务写字楼等不同领域。21所工程师王卫军说,从目前接单情况看,预计半年就能完成去年全年的订单量。
按照应用场景分类,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,因疫情而销量大涨的物流机器人、消毒机器人都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。为何先火起来的是它们?
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说,与技术驱动的工业机器人不同,服务机器人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驱动的——谁能给出固定的应用场景、获得大规模的市场检验机会,谁就能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。
应用场景越明确,机器人“新物种”登场越快
消毒机器人原本不是机器人家族的固有品种,而是被“消毒”这一战“疫”应用场景催生出来的。“它的两大核心技术——移动和消毒都已相当成熟,二者组合在一起,就成了消毒机器人,而决定技术模块怎样整合、如何集成的,就是应用场景。”郑军奇说。
新需求越多,需求场景越固定,就越有可能诞生机器人“新物种”。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,此次疫情就提供了这样的契机。六年前,上海智蕙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一款医院物流配送机器人起步,不断深耕医院服务场景。如今,他们研发的“诺亚”机器人实现了自动上下电梯、开门、避障等功能,能够满足医院90%场景的运输需求。为抗击疫情,医院又对“诺亚”提出了新要求:能在穿越污染区后彻底自我消毒。很快,公司就成功解锁了这一功能,“诺亚”也再次升级,并收获了多家医院的采购订单。
在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的“倒逼”之下,构成机器人的各类技术模块会自动整合,快速形成产品。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“三合一”消毒机器人,就是由原先分别生产净化设备、消毒机器人、消毒水的三家企业进行技术整合,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而推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而整合了这些技术的机器人,距离走进千家万户的家庭服务机器人,或许只差一身装扮。
应用场景*丰富,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大
来自全球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,201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*大的机器人市场。但在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上,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(55台)仍有较大差距。
不少业内专家认为,三类机器人中,服务机器人是*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那一个。“中国机器人的爆发机会在服务机器人市场。”郑军奇之所以这样判断,一是因为我国在这个领域起步并不晚,和国外差距较小;二是因为服务机器人的需求由市场催生,而中国是机器人应用场景*丰富的国家。
“那些原本犹豫要不要用机器人的企业也开始‘入场’了。”21所所长施进浩也明显感受到了机器人市场的“爆发”。*近,除了忙着“接单”,21所还在为即将推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做技术储备;申通地铁正委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清洁机器人,该款机器人需掌握车内外消毒、清洗等多种技能;而未来,医院的物流配送、清洁也有望被机器人“承包”。
了解相关资讯请点击:安川机器人
本文摘自:网络 日期:2020-04-24